小編文章

「室內樂宇宙」微開罐:確認過眼神的美好聲音

「室內樂宇宙」微開罐:確認過眼神的美好聲音

OpenArts藝文指南針/2020年05月

文字|阿特小編

一想到來音樂廳欣賞一場演出,第一印象或許是數十位樂手魚貫走出,然後指揮與樂團齊力演奏的一兩個小時。相對於樂團演出,「室內樂」是一種通常演出人數不多,且每個樂手皆演奏不同聲部的演奏形式。

室內樂演出類型,隨樂器、人數的排列組合不同而有所變化,例如:鋼琴三重奏、絃樂八重奏等都是常見的組合。在室內樂宇宙中無數個組合裡,不變的是,每個人都是聲部擔當,彼此激發對作品深刻細緻的詮釋。

說好的木管五重奏,為何法國號上台了

室內樂的組合通常是依照樂器與人數命名,而許多組合在樂器選配上已經固定下來,如絃樂三重奏就是由小、中、大提琴各一位演奏。

有時結合不同類型樂器的演奏組合,就會以那個「不一樣又怎樣」的樂器來命名,例如,鋼琴三重奏即小提琴、大提琴與一位鋼琴一起演奏。但在木管五重奏中,因為需要中音域樂器並讓整體音色更為圓潤,除了木管樂器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巴松管外,還會加入屬於銅管樂器的法國號一同演奏。

作曲家的迷你實驗室

相較於交響曲這類需要多人完成演奏的作品,室內樂編制較有彈性。許多作曲家鍾愛室內樂細緻的表現,而將內心深沈世界寄託在能表現細微變化的室內樂作品中。不過,也有作曲家會藉這樣的編制嘗試創新手法,並找來好友們鑑賞進行「人體實驗」,不斷雕琢創作技巧,或思考能否再發展成大型作品。

這裡,每個人都得是好司機

大部分來說,室內樂演出是沒有指揮的,在每人擔當一個聲部的情況下,每個樂手在演奏能力、作品熟悉程度甚至品味都需有一定的一致性,在確認過眼神就了然於心絕佳默契下,才能在一個吸氣的瞬間,一同往某個燦爛樂章奔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