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場╱舞蹈

阿喀郎.汗《叢林奇譚》    邀你一起珍惜自然與家人

阿喀郎.汗《叢林奇譚》 邀你一起珍惜自然與家人

文字/林農

攝影/Ambra Vernuccio

圖片提供/臺中國家歌劇院

1967年的迪士尼動畫《森林王子》是我人生中擁有的第一支卡通錄影帶,小時候我一看再看,非常珍惜。長大後到英國倫敦讀書工作,才知道它竟然有原著小說,而且作者還是英國家喻戶曉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Rudyard Kipling),閱讀原著小說的過程,彷彿重新經歷了年幼時的美好回憶。每個人或許都有這樣的經驗,長大後試著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去完整自己小時候的奇想、彌補過往的遺憾。對於阿喀郎.汗(Akram Khan)來說,創作《叢林奇譚》或許也是這樣一段自我完形的過程。

阿喀郎.汗可以說是全球最負盛名的現代舞蹈家之一,他的璀璨生涯開始於1985年的首次登台,而演出的劇目正是《叢林奇譚》。《叢林奇譚》的故事主角毛哥利從小在印度叢林裡被母狼養大,習得叢林生存法則、成為叢林動物的共主,最後終於面臨返回人類文明社會的抉擇。阿喀郎回憶,當年才10歲的自己在《叢林奇譚》劇組中既頑皮又愛搗蛋,長大後回想起來,常後悔當時不懂得珍惜機會、不理解《叢林奇譚》故事的深刻意義。近年來極端氣候災害頻傳、流行疫病反噬,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亟需反思,阿喀郎因此希望藉由《叢林奇譚》的再製,傳達他的關懷與意志,並重新彌補小時候的遺憾,再次提醒自己曾經對劇場的憧憬,以及劇場所能乘載的意義。

阿喀郎的舞蹈作品往往都有沉重的氛圍,這次的作品卻一改常態,舞蹈、戲劇、再加上生動的動畫投影,營造出適合闔家觀賞的活潑氣氛。身為孟加拉後裔,家族觀念對阿喀郎來說一直十分重要,他在作品《DESH》當中就曾使用一段和父親的真實電話錄音,並且只要是在倫敦的作品首演都會看見阿喀郎邀請父母妻兒盛裝出席。在科技喧嘩的現在,專注力與聆聽變得格外珍貴,以往全家在晚餐桌上聊天的情境變成吃飯時各自低頭刷手機,而阿喀郎發現,進劇院看表演成為當代碩果僅存能隔絕科技喧囂的少數時光,你手中的票就如同一紙契約,約定接下來2小時你會把全副精神獻給藝術家,專心聆聽、思索藝術家的論述,並和其他在場的數百位觀眾一起建構一個共感經驗。

阿喀郎認為,人類終究是群體性的,不僅是互相之間,更與自然之間深深依賴和歸屬,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彼此的載體。這或許也是《叢林奇譚》劇末,對於毛哥利是否返回人類群體的問題時,阿喀郎給出的哲學式叩問。

根源、歸屬、連結、羈絆,這些都是阿喀郎長年以來的核心關懷和作品底蘊,從2010年的作品 《Vertical Road》、2012年的《DESH》、直到2019年來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的 XENOS《陌生人》,都可以看出端倪,在觀賞《叢林奇譚》時不妨也仔細品評這些元素在箇中的醍醐味。藉由《叢林奇譚》,阿喀郎彌補了童年時的遺憾,提醒自己也提醒著觀眾,珍惜自然、珍惜家人,未來發芽茁壯的那顆種子,今天就要種下。

2022 NTT遇見巨人—阿喀郎.汗舞團《叢林奇譚》

2022/12/2 19:30、2022/12/3~4 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

立即前往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