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文章

臺前轉瞬精彩,後臺移山倒海:你可能不知道的12個幕後角色-上

臺前轉瞬精彩,後臺移山倒海:你可能不知道的12個幕後角色-上

文字 貧窮男

表演藝術的臺前是鎂光燈的焦點,所有演出人員、創作團隊,在謝幕時都能在臺上接受觀眾掌聲,或者在演出節目單上都還有附照片的簡介,但事實上每一場演出還靠著各種專才的幕後工作人員,支撐著演出的順利進行,但他們很容易被忽略,默默工作,成就舞臺上的一切。

以大家熟悉的表演藝術而言,幕後團隊總是最先進劇場,為了演出裝臺準備;演出結束後,最後才離開,離開後可能還要去倉庫卸貨,隔天天亮才能回家睡覺。拍電影也是如此,開拍前的一切準備,拍攝中的繁雜瑣事,殺青完成的後製過程,一直到上院線被觀眾看見,這之間累積了許多的「幕後」功臣。

這次,讓我們挺進幕後,來看看戲劇與音樂演出的幕後,有哪些不容易被看見,卻在幕後移山倒海的重要角色。

亮燈落花,舞監說:請走!──戲劇幕後

舞臺上紙花緩緩落下,或光華君的愛情大院隨旋轉舞臺轉動。戲劇演出的幕後的工作,常可以通用在劇場演出的幕後工作,如舞蹈、音樂、歌劇等通通適用。

舞臺監督

舞臺監督的工作,重點在協助劇場不同製作部門的人員一起合作,必須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及舞臺管理技巧。不論是戲劇、舞蹈、歌劇等等,進入劇場後,舞監就是Boss,要安排工作順序、協調所有臺上的大小事、立即判斷處理現場狀況,讓時間可以發揮最佳效益。

同時舞監的工作還包括了演出時的call cue,什麼時候大幕起、燈光走、音樂進、視訊出、演員進場等等,都會在舞監的一聲令下,精準到位。進入劇場後只能由舞監一人發號施令,不然就會秩序大亂,我就曾經看過軍中的藝工隊,雖然大家都明白舞臺上舞監最大,但在軍中學長更大,當全體隊員在舞臺上搬上忙下,偏偏就有幾個菜鳥被學長罰立正站好,杵在舞臺上,動彈不得,其他人要降竿,落幕也都沒辦法,亂七八糟糾結成一團。

技術指導(T.D.)

T.D.是Technical Director的縮寫,中文翻作技術指導,舞臺上所有的技術問題,都統一由TD負責,他(與她)必須熟悉劇場的所有機關與原理,只要舞臺設計想得出來,無論是要在舞臺上搭建三層樓還是藍鬍子公爵的城堡,或是造一座游泳池;也可能得讓演出中火災燒毀的房子換幕後又完好如初;當然也可能用盡洪荒之力把直昇機降落、大船入港搬上舞臺。

無論各種舞臺效果,TD都要以安全為先,運用劇場中現有的條件與限制,想盡辦法讓這些夢想在舞臺上實現。這個工作的確是困難重重,充滿挑戰,但能圓滿落幕,也就不斷解鎖人生成就。當然,TD也必須在預算考量下,判斷演出的規模大小、困難程度,以達成創作需求,並評估需要安置多少工作人員來拆裝臺與負責演出換景執行,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完成演出。

舞臺FLY

FLY指的是鏡框式劇場中的懸吊系統,包括了幕、燈桿的升降,演出時還肩負了各種佈景、道具、機關等配置的升降與操作。雖然看起來不過只是大幕的升降開合,但在手動懸吊系統的年代,打開大幕的節奏與時間控制,也包含著情感因素——緩緩連續的移動,可以傳達哀傷感受;也可以一秒之間瞬間完成開合,乾淨俐落毫不囉唆……這都需要豐富經驗才能使命必達。降杆時要注意會不會壓到人或景片道具等,升杆時會不會有電線糾纏,或是晃動中碰觸到其他杆的燈具或道具等,萬一灑花瓣、紙片、鵝毛的機關故障,如何因應排除等等。

雖然當代劇場多以電動杆取代人力,但是如何操控自動化的陣列設定,能夠隨心所欲地呈現出手拉的質感,電動控制搖桿的速度操控也需要豐富的經驗。

442或440,對齊演奏就開始──音樂幕後

調音師

調音師也許是在一場成功音樂會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幕後角色。調音師的重要性,或許問問演奏家們就會知道。他們,調的不只是音準。

許多鋼琴演奏家都有自己信任的調音師,他們熟悉鋼琴師的手感,彈什麼類型的音樂時,要調到什麼樣的鬆緊、什麼樣的觸感,或是整體音色的和諧度,都要倚靠經常合作的調音師。而對音樂廳而言,不同品牌的鋼琴都有不同的調音師,世界大廠的鋼琴都有各自獨家的調校,甚至每一臺身價不凡的鋼琴都搭配了特定的調音師,以確保鋼琴的特質。

調音師不僅調音,也是鋼琴的醫生,除了定期保養,也能解決在不同的溫濕度環境下,鋼琴所發生的任何問題。這些獲得各大廠認證的調音師,都到過原廠受過特訓,必須熟悉從琴槌到鋼琴生產的每一部分,有些都還會在演奏會現場待命,處理緊急發生的種種狀況。

樂器搬運師傅

通常體積大無法隨身同行的樂器,都會需要搬運。就像是鋼琴、豎琴、木琴、各種打擊樂器,都會需要「專業」的搬運。因為大型的樂器通常都沒有防震箱,一有損傷維修費就令人頭皮發麻。如何在上下貨車,或者登上飛機的運送過程中,不會遭到碰撞、損壞,最好能具備對不同樂器的結構特性等相關知識。有些大型的打擊樂器,甚至需要拆解包裝再運送,運送到目的地之後要再重新組合。

雖然大多數音樂廳都有無障礙空間,上下貨車也有堆高機等機械器具協助,大型樂器的搬動不太需要蠻力,但偶而還是會碰到進入樂池或是舞臺,會碰到樓梯,搬運樂器的技巧與巧度上的拿捏,我們所熟悉的搬家幾乎是另一個次元的事了。許多年前,臺灣國樂團的家在國家戲劇院的五樓,但四樓到五樓之間沒有電梯,頻繁的演出也就意味著樂器得經常爬樓梯,編鐘、雲鑼、大鼓、揚琴等等,幾乎每週都要搬來搬去。

收音錄製師

錄音看起來很簡單,好像架個麥克風就能收音,但事實上音響工程的學問很大,各種鳳毛麟角都能影響到聲音的質感。光是收音的麥克風,阻抗靈敏度、指向性、降噪好壞都差別極大,音樂廳屋頂吊一支還是三支?每個樂器是否需要獨立收音,甚至線路的長短,都會影響聲音品質。

進到後製階段後,要將類比訊號轉為數位訊號,要用多少的取樣頻率?占多大的空間?後製上如何處理如何校調,錄音師要如何將現場的感受,透過收錄進來的各個音軌,還原出在現場的感動,這又變成是另一種全新的創作,必須要耳朵靈敏,聲音記憶敏銳,又要對音樂有自己想法與詮釋的人才辦得到。這個工作不只需要人才,專業設備的投入也都非常驚人,但如果做後輸出結果只有MP3格式,不少人就會忽略很多細節,不吹毛求疵,但魔鬼總是藏在細節中。

繼續閱讀:

臺前轉瞬精彩,後臺移山倒海:你可能不知道的12個幕後角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