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TIX編輯臺

以為遺忘的事物,耳朵會替你記得 自由擊《20伍零》

以為遺忘的事物,耳朵會替你記得 自由擊《20伍零》

文字 / 郝妮爾

圖片提供 / 自由擊

每一段歷史或許都有它的位置,以及所欲討論的議題,然而聲音是自由的,例如窗外的腳步聲、遠方的飛機、砲彈或者泡茶——聲音沒有立場,它是那樣中立而且盡責地藉由空氣的震動,發散出去,公平地交給每一雙耳朵,並且不經意地,為記憶鑿刻。

這是「自由擊」的最新作品《20伍零》,將背景鎖定在近未來的2050年,回頭反顧1950年的傷痕與歡愉,展開一場百年對話,讓塵封的歷史,透過客觀的聲音,召喚被人遺忘的記憶。

倘若遺忘歷史,會誕生什麼未來?

「我們總是說歷史很沉重,但假如我們真的遺忘了歷史,那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未來?」自由擊的團長朱純瑩說。

自由擊《20伍零》

作為聲音劇場創作者,自由擊長年以來都在尋找音樂與故事之間的平衡,今年的《20伍零》或可視為此般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他們找到了讓聲音作為主角的必要性,同時梳理出一條清楚的故事脈絡:假定在2050年,眾人徹底「遺忘了歷史」,重視經濟與生產遠大過一切,那麼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朱純瑩解釋:「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想像那會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相當疏離的環境,我們失去了痛苦的記憶,同時也失去歡笑與情感,擁有的聲音也只剩下工廠敲打的雜音了。乍看之下很完美,大家充滿效率地操作機器,不過很多情感也會因此跟著失去。」

原來遺忘歷史的結果,不是一段把心修復的過程,而是使靈魂變得麻木的狀態,而其中,唯一有機會能夠喚醒一切的關鍵,便是聲音。

在這次的作品裡,劇中的工人偶然聽到來自1950年的物件聲響,彷彿穿越時空、敲醒眾人的耳膜。自由擊欲藉由這個故事探問:我們能否透過聲音,讓年代中大事件抹去正反對立之狀態,更純粹地從觀眾的耳朵中、找到不必特別被定義的位置,如此一來,一切不再存有「標準答案」,我們只需接收,並且感受。

自由擊《20伍零》

閉上眼鏡,聲音帶你站上舞台

故事有了,那麼自由擊如何使聲音變成主角?音樂設計劉冠萍談到,這次演出最富挑戰性的,大概就是「擬音技巧的使用。」

劉冠萍回憶,「擬音」是排練過程讓大家最傷腦筋的一個部分,舉例來說,為了忠實地表現出「下雨的聲響」,眾人可能得花兩、三個鐘頭尋找聲音的質感,最後才能呈現出幾秒鐘的表演,她說:「所以我們蒐集各種材質的紙類、鐵盒、甚至可以說是垃圾……想辦法找出物件的聲音。」

擬音技巧其實是一種復古的表演方式,也是在廣播劇盛行的大段老時光,相當仰賴的一種手法。劉冠萍解釋:「1950年代還沒有電視,許多人的記憶都是從廣播連結的。我們就是抓住這個點開始,並且加入當時的『廣播劇』元素,讓聲音成為場上的重要演員之一。」

另一方面,為了使現場觀眾的聽覺不受座位而有所限制,現場觀眾將戴上耳機,感受諸多聲音的細部變化。「我們也想過,要不要直接使用環繞式音響?但是這個演出畢竟還是座落在鏡框式舞台,觀眾所在的位置,多多少少會影響他們聽覺的感受,為了讓每個觀眾都能夠聽到一樣的場景聲音,我們最後才選擇使用耳機。」劉冠萍說,屆時舞台中央將會放置一座假人頭麥克風,而觀眾從耳機裡收到的聲響,將有部分來自現場的收音。換句話說,假如我們閉著眼睛感受,甚至會有自己置身舞台上的錯覺,聽見酒吧喧鬧時的竊竊私語,或者是腳踏車由遠而近、從左到右的細微變化。

自由擊《20伍零》

聲音或許無法代替我們的眼睛,卻也許能夠走進記憶的深處,挖出那些我們以為早就淡忘的事物。自由擊的《20伍零》,不願定義歷史,將選擇權交給觀眾的耳朵,無論聽見的是傷痕或者美好,皆任君品味。


2023TIFA 自由擊《20伍零》

2023/4/14 (五) - 2023/4/16 (日)

前往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