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TIX編輯臺
傳統就在你身邊——「戲曲」與「流行歌曲」的分合三階段
文 / 陳歆翰
對大部分的現代人來說,「戲曲」可能是阿嬤少女時代的文化殘存,也可能是與我無干的小眾活動;「流行歌曲」可能是突破百萬點擊的洗腦神曲,也可能是七、八年級生的電音舞曲或妹式情歌。
代表傳統文化的「戲曲」與走在時代尖端的「流行歌曲」,這兩個看似背道而馳又壁壘分明的個體,其實曾經有著熱絡而緊密的並行關係。
熱戀期──如影隨形
「戲曲」是活躍民間的傳統戲劇表演,而「流行歌曲」是在一定時期廣為大眾喜好而傳唱的歌曲。在「流行歌曲」這個樂種尚未被界定的1920年代,臺灣樂壇是由西皮、二簧、北管、南管、小曲等「戲曲音樂」構築而成的風景。
在新劇種「歌仔戲」誕生後,代表臺灣主要娛樂媒介的「藝旦」和「歌仔藝人」成為臺灣第一代的唱片藝人,也是當時流行文化的領頭羊。1930、40年代,歌仔調唱腔是臺語流行歌曲的主流,甚至是唱片銷售之保證。[1]
1960年代,「黃梅調」電影風靡全臺,《江山美人》中的〈戲鳳〉、〈扮皇帝〉,《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遠山含笑〉、〈訪英台〉等插曲佔據流行歌曲的一席,電視節目、秀場、晚會,總得來上一曲「人瀟灑、性溫存,若有意~似無情」或「想不到我特來叨擾,酒一杯~」。當時的戲曲音樂「即是」流行歌曲,亦是歌唱文化的重要內涵和表演形式,兩者幾乎是如影隨形的疊映關係。
冷卻期──各自表述
1970年代,電視媒體成為大眾娛樂的載體,臺灣流行樂壇走向鄧麗君、鳳飛飛引領的巨星時代;傳統戲曲也不遑多讓,歌仔戲和布袋戲亦在此時攀上黃金巔峰期。各類型樂種之間的界線愈發明顯,但仍保有不少交疊之處。
例如流傳於大街小巷的「布袋戲」主題曲,除了吸收東、西洋音樂元素,也將傳統素材如南管、北管、歌仔戲曲調重新包裝。經典反派角色出場歌〈秘中秘〉取材自北管曲【四空門】、《女暴君》主題曲亦是北管中的【陰調】;而《雲州大儒俠》的〈相思燈〉與《大唐五虎將》的〈秋風亭〉則分別採自南管曲【相思引】與【四空北】。[2]
這種「換湯不換藥」的將傳統樂曲轉借到流行樂界的手法,從古至今皆有案例。蔡振南的〈牛郎織女〉唱的是北管【緊中慢】、黃克林被譽為「台灣神曲」的〈倒退嚕〉是宗教儀式中的「師公調」、蕭閎仁的〈團圓〉、〈牛犁歌〉是臺南牛犁歌陣的古曲、生祥樂隊結合廟會慶典常見的吹打樂曲〈風入松〉……皆是保留原有的主旋律,重新編曲的再詮釋。
戲曲與流行文化發展成各自表述的樣貌,但也時而依附流行歌曲重回大眾眼簾,在日漸消退的記憶版圖中保有一席之地。
插曲──久別重逢
1990年代是唱片業的黃金時代,歌仔戲明星們也卸下古裝扮相、淡化苦情戲腔,進攻唱片市場。1994年,歌仔戲小生陳亞蘭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無情人有情天》,隔年的〈放阮一個人〉至今仍為KTV熱門點播歌曲。臺語詩人路寒袖與作曲家詹宏達為歌仔戲花旦潘麗麗打造的〈畫眉〉、〈冬至圓〉,以「臺語雅歌」為口號,拔升臺語歌曲的文學性與抒情性。明華園臺柱小生孫翠鳳的〈勇敢的查某囝〉結合了笛子、二胡、嗩吶與【七字調】旋律,可說是戲味十足。活躍於藝文劇場的唐美雲也為電影《女朋友男朋友》演唱主題曲〈苦海女神龍〉,2023年更發行首張個人單曲〈紅塵過客〉。
戲曲明星跨足流行歌壇,可視為一段戲曲與流行歌曲分散多年後的邂逅插曲。
恆溫期──還是朋友
2000年後,嘻哈、搖滾、電音當道,周杰倫與王力宏的「中國風」歌曲反其道而行,在歌詞意涵、編曲風格、樂器選擇與唱腔詮釋上,以濃厚的古典韻味引領潮流,戲曲重拾大眾目光,成為「點綴」流行歌曲的元素。
目前,結合戲曲元素的創作模式概分幾種層次:第一種是在歌曲中加入些許傳統符號、戲曲唱腔或樂器聲響,早期的〈One Night in 北京〉、周杰倫的〈霍元甲〉在歌曲中結合小嗓唱腔、神棍樂團〈撒野〉在開頭加入「圓場」鑼鼓,都是顯而易見的案例。
第二種是在歌曲中結合戲曲經典唱段或旋律,例如徐佳瑩〈身騎白馬〉結合歌仔戲主腔【七字調】;百合花〈蝴蝶雙飛〉將民間樂曲【寄生草】當作情歌元素、〈假幸福〉結合南管【荼靡架】、裝咖人的〈拜塗虱〉則是使用北管帶出熱烈的廟會氛圍。
第三種是創作背景或歌詞意涵與戲曲相關。臺語歌手詹雅雯的〈山伯英台〉和余凱揚〈梁山伯分手祝英台〉不約而同使用歌仔戲曲調【化蝶】,並讓歌詞與《梁祝》故事產生互文;蕭煌奇〈舞台〉邀來潘麗麗吟唱,共為藝界人生發言;而拍謝少年的〈契囝〉則是以布袋戲大師陳錫煌作為音樂錄影帶主要靈魂,並結合北管音樂元素。
現今,傳統戲曲成為小眾品味文化,持續在劇場和廟口恆溫流動。2010年後,中國大陸的流行歌曲開始崛起,各類影視主題曲、原創音樂、城市民謠形成新的創作風格與傳播路徑,帶有「戲腔」的古風歌曲亦隨著無遠弗屆的網路翩翩降臨,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戴荃的〈悟空〉、抖音神曲〈赤伶〉……戲曲在流行歌曲嶄露的光芒依然耀眼。
在劇場中,除了純演戲曲的劇團外,也有許多團體將傳統音樂運用於現代劇場的演出。例如以「南北管音樂」為表演主體的「拾念劇集」,持續探索戲曲音樂在當代的可能性。在全新製作《鯨之嶋》中首次嘗試將「北管鼓介」融入歌詞,創作另類的Rap對唱;或將南管旋律及傳統曲牌融合成輕快易學的歌謠,企圖讓戲曲與流行音樂在藝文劇場中並置發酵。
日漸西化的流行音樂透過戲曲元素來找尋土地記憶,戲曲也透過流行歌曲來與大眾繫上連結。他們始終未曾分散,只是換個方式,各自安生。
2023TIFA 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
2023/5/5 (五) - 2023/5/7 (日)
前往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