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TIX編輯臺
【音樂】壞特 ?te的爵士起點 一夥人同在的靈魂撞擊
【當壞特 ?te遇上爵士】專題 |OPENTIX編輯臺 2023年7月
爵士也許無法解釋她的靈魂,但的確是引領她走進音樂的大門。
壞特的第一張專輯《A Bedroom of One's Own》就拿下金曲新人獎,她回憶一切的起點是台大爵士樂社,彼時的她正處於休學階段,抱著一把吉他彈得不太好,那畫面大概有點青澀吧?看著大家自在地暖身練習,卻沒因此被嚇著,那時她是這樣想的:「好想要變強喔。」想跟大家一起Jam(即興),想讓腦中的聲音自然地傾洩出舞台。這個想法盈滿她的房間,幾年以後,壞特的音樂在疫情最猖狂的那幾年,正式盈滿於眾人的心底。
文字 / 郝妮爾
攝影 / 郝御翔
徹底看懂一場雨
最初始壞特心心念念要完成的「Jam Session」,實為最能展現爵士樂手的表演方式,意指樂手們在不經過排練的狀況下,即興合奏的表現方式。即興是自由,自由當然離不開自律,許多入門者的疑惑也是「Jam Session 到底要怎麼練?」對壞特來說,一開始先以模仿起步。
「模仿之前,你要先去了解音樂的組成,包括和弦與節奏的掌握,知道一個音、一個音之間是如何組在一起的?」聽壞特說爵士,像是在看一場雨,沒有任何一場雨能夠彼此複製,讓每個地方下的雨滴看久了也若有相似,像是抱持著認得每一滴雨的輪廓的心意,認真練起每一個和弦的組成方式,進而模仿不同演奏家的節奏行進,如斯反覆循環,才能靠近即興與自由。「經過大量的模仿以後,把自己練習的小句子放到和弦進行裡,有點像是學人講話的感覺,久而久之慢慢就會找到自己的風格。」
聽起來很枯燥,確實也是枯燥。同樣的一個曲目,有多種版本的釋出,壞特頭幾年在做的便是大量地聽,感受這個吉他手如何處理和弦?從中是否放進了一些與眾不同的創意進去?她仔細地「採譜」,再把進入腦袋的樂句一點一點釋放,然而也正是因為爵士是一個如此多變而充滿個性的音樂形式,壞特在採譜的過程也像是在摘採他人靈魂的片段,而後非常自然地,自己內在的樣貌便會緩緩誕生。
只要存在就好,我就可以一直彈下去
這麼說起來,那是一段很孤獨的過程啊。
萬事萬物的起步,似乎都得靠自己踽踽獨行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呢。倘若當初沒有走進爵士樂社、不是這樣一夥人一起練習的話,壞特大概會花更多時間才能找到自己吧?「我對一個人練習有很大的障礙,但走進爵士樂社,因為有一群人一起練習,看著他們也會讓我跟著想要狂練。」壞特說,「如果是一個人的話,我大概撐不下去這麼孤獨的練習吧。」
壞特說自己在人類圖的分類歸於「投射者」,與人共在是她很依賴的一種創作、聆賞音樂的方式,「我試驗過,當在工作室時拿起吉他,不管怎樣就是覺得很沒有動力,但只要有人走進來,就算只是在門口脫個鞋子,我身體就會感受到一股能量灌注進來。不需要認真聽我彈到哪裡,甚至不用看我,只要存在、出現在我身邊,我就可以一直彈下去。」
當她描述這段經驗的時候,其實理性客觀,像是簡單梳理自己的練習性格,卻不知為何,整理成文字時候,看起來這麼抒情?
爵士的自由偶爾使它聽起來別具門檻,坊間也流行許多說法,分析聽爵士音樂的最佳方式究竟是「先研究曲目再到現場感受」,或者,應該要帶著純然不羈的心情,去現場感受,驚喜地思量當下會接收到什麼音樂呢?
然而,有沒有可能,「如何啟程」的問題在爵士音樂中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此刻之共在。在 Open Jam 的過程中,台上的樂手起了什麼化學反應固然精采,但即興最珍貴的、莫不是那無法重返的當下性,因為現場一雙雙聆聽著的耳朵的存在而起了變化——無論是身在爵士酒吧、社課練習或者表演場域,爵士樂的發生必然與現場的靈魂交織,縈繞成當下的音樂。
我們無從知曉,也許僅僅只是自己的現身,台上的樂手恰好有著壞特那樣的靈魂,「光是你的存在,我就能夠一直彈下去。」
更多【當壞特 ?te遇上爵士】線上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