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TIX編輯臺

在事件暗黑的背後掘探 《罪.愛》人性陷落中的療癒之光

在事件暗黑的背後掘探 《罪.愛》人性陷落中的療癒之光


文字 / 郝妮爾

攝影 / 58kg

圖片提供 / 國家兩廳院


劇場編導黃郁晴才剛在2023年初交出備受好評的話題性劇作《藝術之子》,討論MeToo議題已夠深沉漆黑,卻沒想到她好像還不肯放過自己,年末又牽起金鐘編劇詹傑的新作,兩人合力推出的《罪.愛》,在啟售以前就備受討論——沒辦法,本戲主打的議題太聳動了,以台灣著名的犯罪案件為原型,往內爬梳。許多犯罪故事在報導當下都曾引發社會劇烈的震盪,而在經歷看似漫長的震盪過後,然後呢?


這個「然後」,才是《罪愛》欲挖出的內裡。


一篇報導,一位記者,一場陷落


導演黃郁晴與編劇詹傑有許多共同點,不只是兩人都曾為兩廳院駐館藝術家——雖然,也的確是因為這層機緣,讓過去未曾合作的兩人有機會在共同的會議中串起本次的緣分——也不只他倆都是基隆人這層地緣關係。在創作上,他們最大的共同點是「溫柔」這回事,二人的溫柔都似夜晚,黑黑地把許多傷痕覆蓋住,且讓自己卻睜著眼想把事情看得更清楚。


本次《罪愛》幾可說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進行的。


詹傑聊起本次創作契機,是受記者胡慕情的報導影響。胡慕情長期關注各敏感議題,2016年曾經在《端傳媒》發表〈血是怎麼冷卻的:一個隨機殺人犯的世界〉,以2012年湯姆熊殺人案為主軸,寫下萬字長文,環繞殺人犯的內心乃至周邊家屬;接著,在2020年又於《鏡週刊》發表「台灣首起集體虐死兒少案——談調查日月明功」系列文章。


詹傑說,在閱讀胡慕情的報導時,有一種特殊感覺是:「那些犯下驚人案件的人,樣貌其實非常平凡,就好像日常生活中會出現在你我身邊的人一樣。」


正是平凡的日常,挑起他向下探求的好奇,而非事件的獵奇性。因之於此,詹傑在撰寫劇本過程中,特意刻畫一名女性記者的視角,角色概念固然有意向胡慕情記者致敬,但寫到最後,卻是想討論其他更深沉而難解的情感,比方說:作為旁觀者,是否有可能在抽絲剝繭事件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其實涉入太深,而成為一位當事者?當無法再以純然的旁觀冷眼「目睹」,無法說服自己一切事不關己,自己是否正一步步陷落無可挽回之境?


詹傑渴望探求的就是這份陷落,因此《罪愛》的呈現,恐怕是一張邀請函,不為請觀眾「看見事件的真相」,而是體會陷落的過程。


圖 / 導演黃郁晴(左)與編劇詹傑(右)。(58kg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試著往純然的黑暗探究


「不過,其實結尾要怎麼走,我們掙扎了很久。」黃郁晴分享,在演員正式到位以後,一切氛圍都很「對」,唯獨一件事情大家總是過不太去,那就是結尾的安排。


事實上,在啟動《罪愛》以前,詹傑就知道,這齣戲勢必得用兩、三個鐘頭才能說完,他說:「所以,我一直想著最後總要留給觀眾一點活路吧?想在尾聲放一些光明的東西,至少讓大家看完以後能夠得到安慰。」


可是,「和解,必然等於安慰嗎?」——這是黃郁晴在導演過程中提出的質疑,她回應:「就像每次有一個社會案件爆出來,大家都會很期待司法如何判決,可是等司法真正審判過後,事情就結束了嗎?我們都知道不是這樣的。包括近期的#MeToo也是,很多人為自己發聲,也受到了鼓勵,可是說出來就沒事了嗎?不對,這只是一個起頭而已。」


黃郁晴進一步說:「因為有這樣的討論,所以詹傑後來也修改了了結局的走向。我們不是刻意要讓觀眾感覺到痛,而是我們相信,有時候純淨的黑暗,也許才能夠達到真正的療癒效果,倉促的和解,有時反倒是種敷衍。」


說到這兒,黃郁晴打趣地說:「雖然一切都還沒定案啦,不過看到詹傑最新修改的結局以後,我覺得會有種《罪愛》第二季要準備啟動的感覺——特別是當我們明白,司法給予的審判不是最終的公道,而可能是下一個故事的起頭。」


真相如海,難以「全知」


詹傑過去曾說過,他做編劇這麼多年,田野調查過無數對象,愈是深入去了解人,就愈感覺這世界沒有真正的惡,多的只是小奸小惡。然而,難道《罪愛》這齣戲也是嗎?從諸多罪刑案件中出發,訪談了這麼多人,面對了許多看似如此明顯的暴力行為,他仍然相信純然的邪惡不存在嗎?


「對,這點沒有改變。」他十分肯定,「無論是日月明功案或是其他有爭議性的團體,大多數的出發點,其實也是有光的,那個地方曾經給予人的歸屬感無法被否認。」對於惡的模糊,他沒有猶豫;因此在如何拿捏表達力道上,詹傑知道自己需要更謹慎——即便如此,即使在方方面面都已經這麼謹慎了,創作這麼繁重的議題時,編導心底依然時有躊躇。


黃郁晴分享,2022年《罪愛》曾舉辦一場讀劇活動,「當時我有加入一個導演元素,是讓演員說出:我們用台上兩三個小時來搞清楚一個可能的社會案件,但這樣夠嗎?」


或許,再長的時間都不夠吧?真相總是存在著太多的皺褶。


雖然如此,黃郁晴說:「胡慕情在某次對談時跟我說過,她說只要任何人看了她的報導後,發現『自己原來不是全知的』,開始願意多了解世界上其他事情,就覺得是值得的。」作為導演,此話她再同意不過。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若有人從《罪愛》的觀眾席離開,腦子裡盤繞的是自己原來是無知的,明白真相如海,我們的「知」,僅僅是弄濕了手那般,微不足道,同時引發對於事物的探索之心——那麼,對這兩位創作者來說,似乎也才真正「完成」了他們創作的一小步。


2023秋天藝術節 詹傑✕黃郁晴《罪.愛》


2023/11/17 (五) - 2023/11/19 (日)

台北 國家戲劇院

前往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