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特企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以音樂為題的Music Room
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
影片 / 「2023台北雙年展:小世界」宣傳片
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主辦的第13屆台北雙年展,即日起至2024年3月24日展出,邀請臺灣獨立策展人周安曼(Freya Chou)、貝魯特當代藝術中心總監及策展人莉姆.夏迪德(Reem Shadid)和紐約資深作家與編輯穆柏安(Brian Kuan Wood)以有機協作的方法共同策劃,以「小世界」為題,匯集來自20多個城市共58位臺灣及國際藝術家、音樂人,透過個人生命經驗與美感知覺,將北美館轉化為一個聆聽、聚集與即興創作的空間。
圖 / 唐納天,《漫遊微觀宇宙》,2023。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小世界」一個看似簡單的詞,實則蘊含錯綜複雜的面向,它展現了希望、承諾,卻也同時暗藏某種懼怕及不安;希望能對自身小我的生活擁有更全然的掌握權,卻也懼怕被孤立於大我的群體之外。當世界在尺度上縮小時,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但當人與人之間相互疏離時,世界在情感層面上也變得渺小:「小世界」就懸浮於這樣相聚與分離的狀態中。我們邀請觀眾一起探索歷經巨大災變後迎來的集體智慧,以及重整自身與周圍環境和人事物之間的關係。
圖 / 楊季涓,《你的淚痕是我未來的眼淚》,2023。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2023台北雙年展委託製作。
圖 / dj sniff,《變形器》,2023,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2023台北雙年展委託製作。
本屆雙年展匯聚120多件作品,展出包括19件全新創作和委託製作,縱橫不同時空與表述方式,涵蓋生命經驗、生態學、文化、經濟和政治層面,從參展藝術家與音樂人自身私密的情感及生活環境為出發,繼而對全球當代社會所面對的問題進行詰問。不僅如此,本屆特別將其中一個地下樓展廳改造成「Music Room」,著重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互動,從 2023 年 12 月起至 2024 年 3 月,將由dj sniff、朱利安.亞伯拉罕 (「多加」)(Julian Abraham‘Togar’)與Wok the Rock和聽說三組音樂及聲響創作者,舉辦聆賞會、駐地研究與創作、錄音實驗、即興演奏和音樂編曲等公眾計畫。
12月登場首波計畫由dj sniff主持的 「前DJ」工作坊(2023年12月10日至16日)邀請來自英國新堡的瑪莉安.雷札伊(Mariam Rezaei)、多倫多的 SlowPitchSound 以及台中的DJ誠意重三位唱盤藝術家,與dj sniff本人連袂,展開為期一週的活動。這幾位同被視為顛覆傳統刷碟表現的實驗性唱盤藝術家們的創作,也許更接近嘻哈、噪音與爵士音樂,而非當代或學院派的音樂範疇。
圖 / dj sniff,攝影:林軒朗
此次計畫透過論壇、演講、工作坊及現場表演等活動,將這些志同道合卻素未謀面的音樂人齊聚一堂,分享彼此在唱片製作與音樂創作上的寶貴經驗。同時,也希望進一步探討在包容與排斥的兩股力量相互衝撞的邊緣空間裡,我們如何能從洞察美學、技術、文化背景這些形塑音樂及音樂史的過程中,來獲得啟發。
除了舉辦兩場藝術家講座之外,亦於12月16日星期六帶來四位國際知名的實驗唱盤音樂人的現場演出。他們將藉由此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以各自獨特的表演方式使用聲音媒介和科技,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聽覺饗宴。場地座位有限,無須報名即可自由參加,詳細資訊請見《前DJ》:音樂演出。
圖 / 瑪莉安· 雷札伊,圖片由藝術家提供,攝影:Angela Grabowsa
圖 / SlowPitchSound,圖片由藝術家提供,攝影:Kevin Jones
圖 / DJ誠意重,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2023台北雙年展於展場內特別企畫「放映單元」,引導觀者靜心觀賞8位藝術家/導演的長片作品,展間內放映的上下半場都以王雅慧(1973-2023)的《訪客》開始,這是一部2007年的早期錄像作品,其中一朵雲造訪了這位臺灣藝術家祖父母的居所。奧萊克西.拉丁斯基(Oleksiy Radynski)2022年的劇情長片《弗洛里安的永恆》講述了基輔一位醉心於現代主義藝術的建築師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與試圖在他所設計的烏托邦上擴建一座購物中心的房地產開發商們的堅毅對峙。茱瑪納.曼納(Jumana Manna)於2022年拍攝的劇情片《野食採集者》以菜薊(’akkoub)與牛膝草(za’atar)這兩種野菜蔓延出的法律問題與土地關係,探討不同政權管理隱含的對峙與衝突。泰克拉.阿斯拉尼胥維里(Tekla Aslanishvili)也於2022年拍攝實驗性紀錄片《國中國》探討南高加索與裏海地區四通八達的鐵路,這項跨境的設施成了建造新關係的基礎,同時亦可被利用為破壞地緣政治的武器。
圖 / 王雅慧,《訪客》(影像截圖),2007。圖像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圖 / 巴赫.諾伊扎德,《選擇的自由》(影像截圖),2023。圖像由藝術家及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屆雙年展同時推出「小世界線上誌」,一個集合論文、訪談、對話的數位平台,提供觀眾可以延伸閱讀本屆雙年展的多元管道。首波文章包括參展藝術家歐宗翰探索光、視覺和攝影的本質,一張女兒的照片讓他思考當我們的視覺攔截空間中的光線,眼前是否也閃過億萬年前劃破宇宙的那道曙光?人類學家陳如珍探索如何利用音樂來創造「聲音片刻」,將彼此聯繫起來並迎向自由、解放,而非僅是流行消費的工具。
亞歷山大.普羅萬(Alexander Provan)研究藝術家抵制商業機制的策略,以音樂人泰瑞.特馬利茨(Terre Thaemlitz a.k.a. DJ Sprinkles)為例,探討其抽離主流與消費文化的行動意涵。 作家陳樂明詰問,微觀事物的魅力和神秘感是否能展現生產系統的權力體系。詩人兼媒體學者胡彤暉和雙年展藝術家唐納天對話數位勞動、網路基礎設施的可擴展性,以及如何從「小」中尋求慰藉,或從虛擬和物理生活系統裡設下的陷阱中全身而退。
欲知更多詳情,請參見台北雙年展主題網站(或追蹤北美館臉書與IG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