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箏樂盛宴,展現箏音千變萬化之美——時而婉轉流麗,如高山流水般清澈悠遠;時而激昂奔放,氣韻生動。指尖輕撥,音韻飄逸,或似細雨呢喃,或如長風浩蕩,在一曲曲樂聲中鋪陳出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無限意境。
本場音樂會精選涵蓋傳統、現代及近年活躍於中國民樂界的箏樂佳作。《鐵馬吟》以低沉悠遠的旋律描繪香煙裊裊、佛聲祥和的畫面;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之作《雅歌》,在中西交融間展現獨特的神韻與況味;上海音樂學院祁瑤教授的《對話集I》則如海市蜃樓般,以流轉音響構築遙遠而迷離的聲境。《寒鴉戲水》經武漢音樂學院古箏教師牛夢與李宜蒨整理改編,融合潮州箏派洪派與李派的演奏精髓,穿越時空對話,展現傳承與創新的交融。上海音樂學院王建民教授的《楓橋夜泊》以箏音詮釋文人精神,寄託對「江楓漁火」的回望與思歎;上海音樂學院古箏教師鄧翊群的《明月歌》則蘊含「天涯明月共此時」的詩意意象,琴聲悠揚,意境深遠。
音樂會主奏李宜蒨——中國舞台藝術最高獎「文華獎」得主,亦是上海音樂學院首批古箏專業博士、上海音樂學院箏樂團「琥珀組合」首席。此次,她攜手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博士黃偉傑、鋼琴家林上傑、大提琴家陳恩寧,以及指揮家張智堯,並與臺灣青年演奏家們組成的民族管弦樂團共演。透過這些作品,她將以琴聲細訴自身於箏樂之路上的成長與蛻變,並藉箏樂豐富多元的表現力,勾勒出宏大而絢麗的音樂畫卷。
【演出者】
古箏/李宜蒨
導聆/劉佳雯
指揮/張智堯
鋼琴/林上傑
鋼絲箏/黃偉傑
大提琴/陳恩寧
民族管弦樂團
【演出時間地點】
2025.08.26(二)19:30 臺北市中山堂 中正廳(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98號)
【演出曲⽬】
趙登山《鐵馬吟》
箏獨奏
劉灝《雅歌》(臺灣首演)
箏與鋼琴
祁瑤《對話集I》
箏與大提琴
潮州箏曲《寒鴉戲水》
林毛根、高哲睿訂譜
牛夢、李宜蒨整理
鋼絲箏與箏(臺灣首演)
王建民《楓橋夜泊》
箏與民族管弦樂團
鄧翊群《明月歌》(臺灣首演)
箏與民族管弦樂團
【演出者簡介】
古箏|李宜蒨
青年古箏演奏家
中國文化部「文華獎」獲得者
上海音樂學院首批古箏專業博士
上海音樂學院箏樂團「琥珀組合」首席
自七歲習箏,啟蒙於張瑞燕老師,先後就讀苗栗縣公館國民中學音樂班,師從何煒菁老師;國立新竹高級中學音樂班,並以榜首成績考取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師從劉佳雯老師。2019年赴上海音樂學院攻讀碩士學位,2022年錄取博士班,成為該校首批古箏專業博士生,師從古箏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博士生導師祁瑤教授。在校期間,連續五年獲頒中國教育部臺灣學生獎學金一等獎、特等獎等。
曾榮獲中國文化部第七屆全國青少年民族器樂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文華獎)、2022南洋國際音樂大賽華樂重奏與小合奏專業組金獎、第五屆國際古箏比賽銀獎、2017新北市樂壇新星等重要獎項。曾參與國際音樂計畫「String of Asia」擔任古箏演奏(2024);「南韻北風話箏情——何占豪、周煜國箏樂作品音樂會」擔任古箏領奏(2024);「虹橋經典音樂節——上海音樂學院箏樂團專場音樂會」擔任古箏首席(2023);「上海音樂學院箏樂團成立35週年音樂會」擔任箏樂團組合首席(2023);「阿涅類尋 an·ni·hi·la·tion」開幕式擔任古箏獨奏(2023);「上海音樂學院新年音樂會」與古箏演奏家鄧翊群、李寒月合作首演《時代》重奏版本(2022)等重要演出活動,並參演《十面埋伏》東方器樂劇場、《東方傳奇》搖滾國樂系列、《Sonic 1-6: Deep is the Forest》箏與當代美術等跨界形式演出,首演《寄語纏花》(朱雲嵩作曲)、《月兒高》(祁瑤改編)、《蝶於花海舞翩翩》(張夢作曲)等作品。音樂足跡遍及韓國、新加坡、香港、澳門及中國各地,並成功舉辦「樂壇新星——李宜蒨古箏獨奏會」、「如是——李宜蒨古箏獨奏會」、「孔雀東南飛——李宜蒨古箏音樂會」、「漫談新時代箏樂表演藝術的實踐探索」、「文化涵化視域下的當代箏樂創作發展探究」、「2025李宜蒨古箏獨奏會」等多場個人音樂會、講座與分享會。此外,亦參與「第三屆上海音樂學院古箏藝術周」等院級重大項目的統籌工作,以及上海音樂學院箏樂團各項組織與協調事務。
近年學術研究成果包括:博士學位論文《中國當代箏樂演奏藝術研究》(2025)和碩士學位論文《梁在平生平著作考》(2022)。曾於「2023音樂表演研究國際學術論壇」及「上海音樂學院第三屆古箏藝術周青年論壇」等活動中進行主題發表,並以《琴韻箏聲——梁在平箏樂創作研究》入選2023年度上海音樂學院博士生科研課題。在音樂寫作方面亦有諸多嘗試,與牛夢合作整理《寒鴉戲水》雙奏版本(2019),收錄於《古箏重奏原創作品選I》(上海音樂學院出版)。
導聆| 劉佳雯
現任東風箏樂團團長暨藝術總監、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戲曲音樂學系等校兼任講師。經常受邀擔任全國音樂比賽、各縣市音樂比賽、大學招生入學考試、兩岸三地音樂比賽之評審委員,以及縣市文化局評議委員。 致力於箏樂表演藝術與教育推廣,曾於國家演奏廳、桃園文化局、中壢藝術館等地舉辦多場個人獨奏會。受臺北市立國樂團、臺灣藝術大學、臺灣大學、東亞傳統音樂振興會等之邀演出。曾赴德國、荷蘭、波蘭、中國、日本等多個國家交流演出。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亞太音樂研究中心之邀,參與錄製【春之海】日本箏專輯。於2014年集結箏樂同好創立東風箏樂團,策展多場音樂會並經常受邀演出,對於箏樂藝術推廣不餘遺力。
指揮|張智堯
臺灣桃園人,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指揮組碩士班,隨許瀞心教授學習管弦樂指揮。學習期間受Michael Tilson Thomas、Neal Stulberg、林望傑、呂紹嘉、簡文彬、閻惠昌、鍾安妮等大師指導。於2020年取得碩士學位,並撰有學術著作《柴可夫斯基 : 第五號交響曲之指揮詮釋》。現就讀於於 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 of Music,與 Edwin Outwater 教授學習管弦樂指揮。
指揮經歷發軔於大學期間,與好友共同籌創臺藝枋橋國樂團,同年舉行創團演出【枋橋之聲】,並於隔年擔任樂團指揮。2017年入選臺灣國樂團年度指揮培訓課程正式學員、臺灣國樂團指揮營正式學員,並於臺灣國樂團指揮研習營獲得團員票選最佳人氣獎。2018年以最年輕身份入圍臺灣國樂團指揮比賽【菁英爭揮】決賽,最終獲得觀眾票選最佳人氣獎。2019年6月於 KHS蘆洲功學社音樂廳舉行【漂流】張智堯指揮學位音樂會,同年二度入圍臺灣國樂團指揮比賽【菁英爭揮】決賽,最終囊括首獎、最佳魅力台風獎以及觀眾票選最佳人氣獎三項重要獎項。在2019年也入圍「香港中樂國際指揮大賽」(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Competition For Chinese Music),決賽賽程將於2022年舉行。
近年也積極參與現代作品首演發表以及錄音,如【ISCM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廣受好評。張智堯至今已和NCO臺灣國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SFCM Symphony Orchestra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交響樂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大學音樂系交響樂團、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國樂團等多次合作。
鋼琴|林上傑
臺北人,畢業於臺南藝術大學鋼琴合作藝術研究所。鋼琴先後師事陳淑芬、蔡昱姍、王子芝、王潤婷、徐嘉琪、洪珮綺老師。
大學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主修聲樂。聲樂先後師事袁長穗、郭熙如、傅孟倩、陳妍陵老師。
近年來活躍於音樂舞台,擔任過多次大、小型音樂會與室內樂演出,皆深獲好評。
現職台北歐洲學校鋼琴藝術指導、莊敬高職音樂班老師。
鋼絲箏|黃偉傑
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古箏博士(臺灣首位),臺灣梁在平箏樂第三代傳承人,師從中央音樂學院古箏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導師袁莎教授,蟬聯2016、2021 臺灣國樂團NCO 器樂大賽古箏新秀選拔冠軍(臺灣古箏權威賽事最高獎),中央音樂學院遠程教育學院古箏師資認證講師,中央電視臺CCTV 風華國樂特邀古箏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全國青少年藝術展演評委。出版箏樂書譜《當代新語·箏聲音》。輔導學生考取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榮獲兩岸各類古箏音樂比賽冠軍。
曾與NCO臺灣國樂團、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臺灣新竹青年國樂團、臺南藝術大學民族管弦樂團進行古箏協奏演出,擔任箏樂作品協奏首演《孔雀東南飛》 《浮生如夢》《箏與豎琴協奏曲》等,多次獲邀赴各地進行演出及課程巡講,如臺灣、北京、上海、四川、山東、湖南、廣州、蘇州、長春、寧夏、蘭州、新疆、浙江、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
大提琴|陳恩寧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及研究所,主修大提琴。曾於蘆洲功學社、台北巴赫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演奏廳舉辦大提琴獨奏會;研究所期間除了古典音樂外,開始接觸流行音樂與跨界演出,逐漸拓展音樂的表現形式。
近年合作之音樂人包括樂團傻子與白痴、白安、陳婧霏、邵勸明、王立、Veegee、劉福助、蔣先貴等,除大提琴之外,擔任大提琴手、和聲、鍵盤手與編曲錄製等角色。
協辦:葉氏美術館
贊助:葉氏音樂文教基金會
鳴謝:先進國樂
☆ 非兒童節目,建議7歲以上觀眾欣賞
☆ 現場同步進行錄影
☆ 遲到、中途離席者請配合現場工作人員安排進場,如有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 主辦單位保留所有活動異動權與解釋權
◎ 早鳥優惠7折(05/19-06/19)
◎ 宜蒨好友7折
◎ 學生8折(入場時請出示有效證件)
◎ 歐普思之友8折
◎ 團體票10張以上85折
◎ 兩廳院會員、OPENTIX會員9折
◎ 身心障礙人士及陪同者1名購票5折優待,入場時應出示身心障礙手冊,陪同者與身障者需同時入場
購票方式
※特別提醒,如本節目有以下方案,無法於超商購買:
取票方式
實際取票方式請依結帳頁面顯示的選項為準。取票方式僅能擇一,如需選擇不同取票方式,請分次購買。
退票期限:
最遲須在演出日10日前(不含演出日)辦理,逾期無法受理。
例:演出日為6/29,最後退票期限為6/19。
退票手續費:
每張退票收取票面售價10%手續費。換票視同退票,需退票後重新購買。
申請方式:
【選擇電子票或尚未取紙本票】
以「ATM轉帳、現金」購票:
請至網站勾選項目2,填寫訂單資料並附上存摺照片辦理,申請的退票如符合退票規則,將於3個工作日內執行退票作業。
※ATM轉帳繳費時產生的轉帳手續費由銀行收取,如有退票情形(含換、補票及節目異動之退票),轉帳手續費恕無法一併退還。
【已取紙本票】
請由下述退票方案擇一辦理:
注意事項:
如購票時使用文化幣或點數折抵,退票時,系統將退還折抵之全額文化幣,並於扣除退票手續費後,優先退還點數,再將剩餘款項退回。特別提醒,如退票時(含換、補票及因節目異動之退票),抵用之文化幣、點數已逾使用效期,OPENTIX將無法以任何形式進行返還、展延。
【優惠組合退票】若購買兩個品項以上之優惠組合,退票須全數辦理退票,或退票後剩餘數量仍符合原優惠組合規則,方可辦理。
【套票退票】套票退票需整套辦理,無法以單張票券申請退票,亦不接受換票。如購買不同場次票券,最遲需於所購買的首場演出日10日前(不含演出日)辦理,如套票另有規定者,請依套票頁面之注意事項為主。
※ 依據文化部「藝文表演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3點規定,若本節目因故取消、延期舉行之主要表演人員或主要節目內容,於預定表演前發生變動時,相關退票機制、受理方式、退款途徑等資訊,將另行公告於本節目頁面;若遇上述異動情境,主辦單位未提供退款機制時,以信用卡購票之持卡人,可向原信用卡發卡行申請信用卡爭議款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