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站作家專欄

【李銘宸專欄】一個小困擾

【李銘宸專欄】一個小困擾

《 ☆<コ:彡水水賣夾仙24H選物販賣小舖☆<コ:彡 》專欄|OPENTIX 2022年5月

通篇以首演前preview與劇院實景排練的期間作為背景的《鳥人》,在劇場工作日程下進行情節的結構,設計安排很是巧妙,鏡頭在整個劇場建築與前後台遊走穿梭紀實感到有種極限與魔幻,不過最後在男主角的結局終場前,也就是他決定把最後一幕要使用到的假槍換成真槍的那個沒他的戲的空檔,前妻跑進來休息室跟他說話舊情繞指與舌尖,恭喜你你的演出真是順利雖然我們不可能回到從前,但很高興你真的把你想做的那個作品做了出來,呃我想說,您戲不是還沒看完嗎大姊怎麼在恭喜?

文字 / 李銘宸

一直以來有一個說不上多重要的小困擾。

大多數時候電影/電視裡面看到的劇場,總是跟我認識的不太一樣。

《黑天鵝》裡面娜塔莉.波曼在進劇場當週某晚因為跟情勒自己一輩子的媽媽吵架跑去夜店耍叛逆(看這情緒強度真的是極高啊劇場週有多少事情要做啊就算你是表演者誰不是能多早躺平就多早躺平),隔天宿醉醒來遲到不說,隨著劇情走火入魔的推演,愈靠近演出她女主角愈愛亂跑,首演當天睡到不知道幾點睡眼惺忪一頭亂髮衝到劇院還使性格一定要跳原本的女一位,在這個關頭我也在想呃如果是我我會這樣搞嗎的瞬間舞衣髮妝轉眼就也全體服貼準備登台了(謝謝剪接)(啊你說你要跳後面也不好好聽intercom)。《誰先愛上他的》裡面人設這輩子視劇場為職志使命不惜借貸做戲的男主角,在首演當天情緒來了愛為何總讓人瘋狂的自己決定去把自己的腿摔斷,這樣的導演或劇團主持者,寫實概念真要說的話我只能合理懷疑極有可能是水象星座(敢愛敢恨還是很讓人羨慕)。

在這種時候,真的或多或少很難不出一下戲,情節精采緊湊時就是飄出去一下想說欸??隨即就又被拉回去的話也沒什麼好計較的,但有些戲本身就已經乏善可陳甚或荒腔走板時,劇場環節在此只是作為一種敘事推進的墊腳石然後敘得也很爛推得也很爛,劇場還被亂用的時候,真的只會看到火大火很大……想到《La La Land》裡面女主角自己抱著一大紙箱東西和一些感覺是家裡面的家具當天早上進劇場晚上就說要演出,好啦以一個圓夢路上的女演員現實人生好像是很有可能的情境我就是只租得起一天劇場嘛……想到很多時候影劇裡出現小劇場 的類型/意象的時候,演員都要變得很奇怪不知道在做什麼,很多時候我都不太確定,這是有在醜化…嗎…?劇場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大眾印象,還是這些影視導演有什麼關於劇場的PTSD嗎……

在這個瞬間突然想到/覺得,關於醜化的部分或許有一個事實是,影視呈現上的美學基礎就是極度寫實/真實於生活日常的視覺經驗的,而劇場與劇場裡的表演藝術,確實是透過各種手段與一種類似無中生有的創造來使觀眾相信,使觀眾開始想像與感受、思考、審美的。(在這邊與各位分享一首前幾天看到的);所以劇場的那種突兀感或仔細想想會覺得你們到底在做什麼啊的詭異/美妙客觀景象,在堆砌真實感的影像特質/本質裡面確實會特別明顯,同時也更因為影像的聚焦特質被更為放大吧……

雖然一直有這樣的困擾(也說不上是困擾吧就是一種皺眉頭的感覺)但從沒有想過要把它寫出來,一邊想的過程裡面覺得自己像是那種跳出來對醫療向影集說開刀不應該是那樣子的執業外科醫師,病人通常在什麼時候早就怎麼樣怎麼樣了,或者是物理/天文學家,指出科幻電影各種有違原理的情節發展/設定;又或者將史實的再創作或挪用被上綱到一種怎麼可以竄改歷史,是不是在洗腦大眾,是不是政治操作的輿論風向……

但在遇到這種時候的時候,又好像可以很客觀地去說,啊,這就是為了戲劇性的營造嗎,戲本來就是假的啊又不是紀錄片,重點不是事實而是人在裡面的處境和行動;啊,我們有專業的顧問團隊啊都是經過考究的啊——但是戲劇本來就也有宣導教化的成分啊,不應該帶給觀眾錯誤的資訊混淆視聽——嗯R大家都是聰明的好人R。

嗯是R,所以《千面女郎》裡面視戲劇與表演為終身懸命的觀月老師,看戲的時候總是開演後才進場站在觀眾走道的盡頭或是門旁邊,我想這麼專業的劇場人怎麼總是如此帶給劇場前台人員困擾啊,需要幫您帶位嗎?可以看一下您的票券嗎?那種對劇場的愛與炙熱但又淡泊名利的清高同時狂熱,真的很難用好好坐在座位上來表達吧我想。而且老師劇場面裡好黑耶,您的瀏海這樣真的沒關係嗎@@

根據真實人物事件改編的Netflix影集《HOLSTON》裡服裝設計師男主角到了老年孑然一身也無法在自己的品牌裡面做設計了以後,被長年交好的舞蹈家老友瑪莎.葛萊姆展開雙臂擁抱請他來為自己下一週就要首演的新舞作設計表演服;別說這個時間夠不夠做衣服,看到戲劇張力如何營造男主角如何在繁華落盡物是人非的晚年如何重新追尋自我重燃火光的時候,我只在想,那原本那個服裝設計去哪裡了……

看看駐站作家其他專欄文章

歧義散策:灰色是不想說,藍色是憂鬱

哽(歧義散策)

手沖咖啡與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