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TIX編輯臺

人生中的那個turn|作家/演員鄧九雲-敦南誠品地下室的水

人生中的那個turn|作家/演員鄧九雲-敦南誠品地下室的水


《人生中的那個turn》專題|OPENTIX編輯臺 2023年6月


懷念金曲的重現、久違藝人的登台、《First Love 初戀》: 在「回憶殺」席捲大眾文化之際,我們也好奇 : 若追憶迄今的生命際遇,是否有那一本書、那一部電影、那一場表演或演唱會、那一首歌、那一回展覽,曾經在年少時光刻下了標記,影響或推向了自己走進當下的志業 ?


《人生中的那個turn》專題,便邀請了知名演員暨作家鄧九雲,來與我們分享年輕時,開啟了她對表演認知的那一回劇場體驗。


文 / 鄧九雲


印象中那是一張三百塊的戲票。


但老實說,我無法確定。或許是三百五,甚至五百也說不定。時間是千禧年前,我高中,沒有零用錢,因為住校不需要用錢。每週六中午,我爸來接我時會給我兩百元買一份麥當勞勁辣雞腿堡的套餐。有時週末我說要和朋友出去讀書,他可能會給我五百元。


大多數的錢都拿去買文具、書和垃圾食物。我常常跑到敦南誠品亂晃,那裡對我來說是「長大」的地方,因為可以一整夜不回家就是長大。我喜歡拿《破報》翻,搜集各種免費的文宣品舞台劇的總是最好看。


有一次,或許是十二月很多節日的冬季,我跟好友提議做點不一樣的。我說去看戲。那應該是我的第一齣舞台劇,至少是記憶中的第一齣。可能是週五的晚上,我們回家放行李,脫下白衣藍裙,頂著髮禁邊緣的小男生頭,假裝成熟,興奮地去一個「大人的地方」。


敦南誠品的地下室,一個方形盒子。舞台是凹下去的,有水,真的水。觀眾圍繞成四面。我一直以為舞台是高的,看表演的時候要懂得仰望。更沒想過水這種又軟又會變形的東西,竟然出現在那裡所謂「劇場」的地方?


我們看不懂,也沒心機裝懂,從頭到尾眼光灼灼地盯著台上移動的人 所謂「演員」的生物。一個男人有著特殊的口音,踩進水裡,大力濺起水花咆哮著。我們的嘴巴不知不覺,微微張開了。現在我知道,其實那樣的舞台,他們是看得見觀眾的,但那表演究竟有沒有「第四面牆」呢?後來我知道那是李建常,但剩下的一切破碎到我無法再次重述了。


如果此刻能再看一次那齣戲,恐怕也只認得出那個舞台以及李建常。可是我們沒有敦南誠品了,也已失去皇冠小劇場。每次我為了借書與吃杏仁豆腐而經過皇冠出版社時,想到的絕對不是張愛玲,是這種小小破碎的過去。那個過去,甚至稱不上多龐大的集體記憶,只有很小眾的一撮人,偶爾會想念起的微不足道。


當了演員後,我總是想起當時地下室的水究竟是怎麼裝進去,又怎麼排開的?有些嘲笑著十六七歲的我,因為演員濕身而大驚小怪。有些感嘆自己始終沒有機會在誠品演出。後來那些都是用聽的,他們還幹過好多瘋狂的事把莫子儀關在櫥窗裡,多久?一整天嗎?


我不知道。那最蓬勃的一段時間,我可能只想著聯考,或是努力適應著男女合校的大學生活。之後我陰錯陽差以演員的身份進了幾次皇冠小劇場,帶著對戲劇的懞懂與好奇,成為被那黑幕包含的一份子。


直到現在。


當年跟我一起看戲的朋友成了超級保險員,有兩個孩子,可能常跑親子劇場,努力不要錯過成為我的觀眾的所有機會。我一直記得當時我們步出敦南誠品時的感覺,她覺得新奇有趣,而一部分的我,還留在地下室。


她一身乾爽,我濕透了。


BOX

作者小檔案


鄧九雲,演員、作家、編導。政治大學廣告學系與韓文雙學士,英國東15表演碩士。影像與劇場表演遍及台港中。出版多本短篇小說與散文集:《女兒房》《最初看似新奇的東西》《暫時無法安放的》《用走的去跳舞》《我的演員日記》。長篇小說《女二》獲得台北文學獎年金大獎。2015年開創「小說聚場」系列展演,結合非典型空間、文本與戲劇。


更多《人生中的那個turn》線上專題

高小糕-於是界線變得模糊 輪廓因此清晰

設計師李君慈-從A到B到C的進程之下


OPENTIX粉絲專頁活動


前往《OT粉絲專頁》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