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TIX編輯臺

王天宏 神的僕人,獻祭給光

王天宏 神的僕人,獻祭給光

《以魔法點亮舞台—燈光設計》專題|OPENTIX編輯臺 2021年05月

燈光設計作品從劇場到商業場的記者會、產品發表會,能力頗受肯定的王天宏曾被開玩笑地說他是「燈神」,但勤懇的他卻說自己「不是燈神,是神的僕人。光線只是藉由我的手所展現出來。」非劇場科班出身,他透過勤問勤看排去理解創作,參透各種細節,進而在舞台上使出光的魔法,他堅信,如果把細節記得愈清楚,「進劇場的時候就會有小天使出現幫助你了。」

文字 / 郝妮爾

入行20多年,有些人會玩笑地說王天宏是「燈神」,好像有他在的地方就沒有搞不定的光。從劇場到商業場的記者會、產品發表會,都有他的身影。然他過去也曾說過:「不是燈神,是神的僕人。光線只是藉由我的手所展現出來。」

此話聽起來很詩意,實際上很科學。

神的僕人必須年復一年追尋最新的科技,他不只是亮燈的人,而是場內所有發光的東西——諸如窗外的光是否漏進舞台、投影的畫面是否足夠清晰、演員臉上的神采是否因舞台燈而消減或增加——林林總總,他都得管。

圖 / 豫劇團《觀音》燈光調燈工程。( 王天宏 提供 )

這幾年科技進步愈發快速,電腦燈能夠打出更細緻的光影線條,技術上也從笨重的機器逐步進化為安靜輕巧的工具,身為「僕人」,他亦只得加快自己的步調,就怕哪天跟不上技術的翻新,就會被時代拋下。

「做這行,我們都會說如果真的哪天學不動,就表示該退休了。」被時代追著跑的王天宏,說起這句話時卻又那麼從容不迫,似乎是入行這麼多年了,面對不斷翻新的技術畫面,他仍覺驚奇、仍感到有趣。

手作模型,預見光的質感

「90年代的時候我剛做劇場。當時技術條件狀況不同,有些地方可能只有鎢絲燈泡,那時只要能燈光亮就很感動了。」王天宏追憶,事隔多年,一切數位化,從前期的模擬作業到後期的控台操作,一切皆可在電腦上完成。

當然,他也日日更新這些技術,不斷學習。卻不知怎地,總有種學了這麼多精妙的電腦知識以後,回過頭來發現仍是老派的手作最迷人。例如設計燈光的時候,王天宏喜歡先動手做模型。

圖 / 王天宏過去也習慣手繪手稿,此為南風劇團《致波赫士》。他說現在手繪都是鉛筆草稿,不會畫彩色稿了。(林韶安 攝)

當然,做模型的原因不只是迷人而已。

這是王天宏在大學期間養成的習慣。他念的是工業工程,除了自己系上的作業需做模型,當時就喜歡在不同的系所間晃晃,偶逢建築系的學長姊畢業製作,對方需要不斷裁切各式極繁瑣的模型紙片,他舉例:「比方製作地磚,得割好多好多個小方塊……」諸如此類,日久積累,使他進劇場以後也習慣先以手作的方式模擬舞台,預見光影。

「電腦3D模擬打光的角度固然精準。」王天宏說,「但有時,質感落差很大。」

如視光影為衣著,他非常計較光線的強暗,好似光落在皮膚身上的時候,演員是穿戴著它的,好似光影不僅只有明暗、冷熱的區別,也有毛躁與柔順、刺痛與光滑的差異。

手作模型的過程雖耗時,卻也在搭建舞台的過程中,他能一步步整理思緒,催生靈感。特別是將小人偶擺放在模型上時,光所照見與無法觸及的角落,一清二楚,比電腦擬像來得更直覺。

王天宏說有段時間,自己全面投入數位技術的懷抱,無論排練筆記、設計燈光,都靠電腦處理;直至現在他也無法否認,便捷的網路所帶來的資訊世界能讓他快速獲取大量資料。

然近十年來,他重拾老派的浪漫與緩慢,回頭開始搭建模型,偶爾繪圖,都是紙上作業。「這過程很療癒啊,」他說:「整個人慢下來,變得不會這麼焦慮,會知道自己至少是有再往前進的。」

牢記細節,等待小天使

學習工業工程出身的王天宏沒受過什麼文本分析的訓練,對戲的理解他不走捷徑,能做的,就是沒日沒夜地觀看,並且勤於發問。

以舞團為例,王天宏記得最早接觸世紀當代舞團時,在沒有文本脈絡的狀況下,對於燈到底該怎麼打完全沒有概念,於是他找導演、服裝設計、舞台設計等各部門的人聊天,「不只導演,我會想要了解劇組的每個部門在做什麼事情,無論是服裝的質感、空間的氛圍。也會去找演員聊一聊他們對環境的感覺。」

在早期通訊媒體尚不發達的年代,王天宏必須真的置身現場,才能一再與藝術相遇、與人相談。愈是不熟悉的作品,他看得愈勤,有時早早現身排練場,與演員一同暖身,「當時的舞團的編舞家姚淑芬老師就說,她從來沒有看過技術一直來看排的。」

圖 / 王天宏會依據不同的首演劇場或是演出形式來製作排練紀錄的格子。此為世紀當代舞團 《婚禮》的排練筆記。(林韶安 攝)

他笑著說,那都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錄影普及後雖不必如此頻繁跟排,他仍得一再反覆觀看,直到幾乎能夠背出所有演員、舞者的走位,乃至身體傾斜的程度,或是眼神的交流。

他堅信,如果把細節記得愈清楚,「進劇場的時候就會有小天使出現幫助你了。」語畢,他俏皮一笑。

又是神的僕人,又是劇場小天使。王天宏很擅長替自己的職涯下關鍵字。

若我們不解風情地將之轉譯,所謂的「小天使」,其實就是所謂的直覺,也有些人稱其為「靈感」啦。

「事前準備當然很重要,但我想做任何事情都一樣,你總是需要一個很關鍵的部分來說服自己、打動自己。而這一塊可能是進劇場前無法掌握的,很多化學變化還沒有組合起來。」王天宏說,他知道聽起來有些玄妙,卻也找不到更好的解釋了,進一步補充:「細節就是你的素材,把那些東西放在心裡,這樣一來哪怕實際操作的時候你心中還有幾分不確定,也不要緊。」

圖 / 莎妹劇團《親愛的人生》燈具吊掛工程( 王天宏 提供 )

他和後輩也是這麼說的,你得相信,小天使多半會來,會坐在你的肩膀上,前一刻分明還躊躇不定,但下一秒就會將光的指引看得一清二楚。 而召喚天使的禱詞,便是作品中的每一處細節。

虔誠的信徒,眼底有光

採訪尾聲,問及入行多年,是否有什麼製作是心嚮往之,卻無緣會晤的?他思考一陣,說:「我好像都沒辦法想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期待什麼事,多是全心全意思考當下的製作。」

王天宏說,這有點像是劇場人常說:「當你走錯cue點的時候,千萬不要回頭,也不要拘泥於剛才為何走錯,你只能繼續往下面的cue走下去」

戲過去,就過了,接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確保之後的演出順利完美,無法左顧右盼,只能全心凝望當下。

王天宏如一個虔誠的信仰者,眼底有光,光就是他的神,而其獻祭的是時間與歲月,日日夜夜,就為在演出時刻能順利地把燈打開,打開場上的燈,如開啟冬日醺淘淘的溫暖日光、點按夜裡書桌旁的暖黃檯燈,抑或讓一盞善於陪伴等待之人的路燈發亮。

「雖然已經做了這麼久,我常常在劇場裡調燈的時候,都還是會覺得:哇,燈光怎麼這麼神奇。」王天宏的語氣仍有驚喜,甚至幾分幸福,他說:「光線在劇場中所產生的化學反應,真的會讓人相信有什麼神奇的力量正在發生。」

(林韶安 攝)

人物小檔案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從事燈光設計與視覺設計,自2000年開始與台灣各表演團體合作。參與燈光設計的多部製作榮獲台新藝術獎。相關作品:莎妹劇團《膚色の時光》《殘》《親愛的人生》、1/2Q劇場《亂紅》、無獨有偶《雪王子》、世紀當代舞團《春之祭》《婚禮》《孵夢》、江之翠劇場《朱文走鬼》、人力飛行劇團《時光電影院》、國光劇團《繡繻夢》《費特兒》、舊金山歌劇院《紅樓夢》英文版歌劇、沙丁龐客劇團《白蛇?!》、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苔痕》。各種表演形式燈光設計作品多達百件 。

BOX

燈光設計,繞點路也想吃到的隱藏美食

「收工以後好像沒有什麼特別想吃的東西,倒是我一直有一個開工的『儀式』,就是一定要帶兩杯純喫茶進劇場,現在則是冰拿鐵啦!這個習慣行之有年,長合作的crew也都知道。喝完以後才會覺得信心滿滿,可以開始工作了。」

延伸閱讀

劉柏欣 心動之後,以燈光把戲照亮

吳峽寧 只要到得了現場,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